华东政法大学新闻系,学生反驳张雪峰:毕业就找到工作,是跑外卖 今日最新

对于高考志愿的选择,有人质疑新闻、法律和历史三个专业。原因在于这三个专业所追寻的,无论是新闻的真相、法律的实情还是历史的事实,当其接触到某些利益敏感的领域时,所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可能会让就读者以及其身边的人陷入困境。

观察如今的媒体环境,国外的新闻大多基于外媒的报导,而国内的新闻内容则混杂着琐事、无稽之谈或者激起争议的话题。因此,有人主张不推荐报新闻专业,引起了众多媒体的不满。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,选取一个能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的专业似乎是理智的选择。但新闻的本质是什么,真正的记者应该怎么样去追求新闻的价值,如何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,如何对社会和公众的反馈做出正确的回应,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如今热搜话题满是杂乱无章的信息,假新闻猖獗,娱乐八卦随处可见,而关乎矿工生命等严肃话题的新闻则鲜有人问。社会流量明星成为热门,这是否就是新闻行业的总体现象?

中国教育报发布文章批评这种观点,认为它可能会误导志愿填报。对此,有网友反驳,他们认为这种观点只是在为志愿填报提供一个实际的方向。教育系统开设专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去学习,如果学生过于关心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收入,那么教学秩序将难以维持。原则上,各个学校不应公开具体专业的就业情况和就业相关数据,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,他们的选择也会不同。人民日报也发表了类似观点,认为每个行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,不能只看钱的问题。

尤其是对于来自农村的普通人来说,他们在选择专业时应更注重实用性,找到出来就能赚钱的行业,避免选择那些看似光鲜,但毕业后却毫无价值的行业,否则可能会毁了他们的一生。有许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专注于提高分数,以至于忽视了其他重要的能力的提升。甚至连自己的手机都没有,对于那些几百个学校和专业,他们完全不了解专业的内涵和培养方向,更不用说有明确的理想专业了。他们从小就被培养成了做题的机器,在18岁对世界一无所知的时候,却需要面对如此重要的选择。张雪峰指出了某些专业的困境,这是出于对这些孩子的关心,他担心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,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。然而,这种看法却引来了一些人的质疑。因为他的这一观点确实对新闻专业并不看好,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。

与此同时,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名新闻学毕业生反驳了张雪峰的观点,他表示他的专业毕业后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百,工作也非常好找,就是送外卖。他的经验告诉我们,不应该盲目听信某些人的言论。反观大学专业选择的重要性,无疑就业问题应当置于首位。记得在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中有这样一句台词:那药假不假,我们能不知道吗?这似乎是在暗示,对于专业选择,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。

我有一位邻居的孩子,他的成绩并不突出,但在初中阶段他就选择了技术学校学习电子商务。当我的孩子还在为高考努力学习的时候,他已经赚取了大量的钱。他家中已经有了几个实体店,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团队,赚取了许多人难以想象的财富。而我的孩子还在为考研的压力而努力,一边是学业的压力,一边是就业的压力。

对于现在的本科毕业生来说,他们什么都不是,只有读完研究生才有可能接触到就业的门槛。在当今社会,不论学什么,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生活的保障,大多数人还是需要做好职业规划的。否则,上了大学却不如人家上技校有一技之长,这就仿佛是活到老、吃到老的本领。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,那些看似高大上,但实际上难以转化为实用技能的专业,例如金融、新闻、管理、经济学、考古、生物、化学、环境、材料等,真的有用吗?

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,大学专业的选择应该是一种兼顾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的权衡。我们不应过于偏执地追求就业率和薪酬,忽视了对知识的追求和个人兴趣的满足。同样,我们也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兴趣而忽视了就业前景的现实问题。

选择专业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,它涉及到个人的兴趣、才能、理想,以及市场的需求、专业的就业前景等等。对于即将填报志愿的高中生来说,他们应该全面地了解每个专业的特性,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,以及市场的需求,做出最符合自己的选择。

总的来说,专业选择不应被固化为单一的就业率或者收入的追求,而应该成为一种深度思考,一种全面考虑自己和社会需求的过程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的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,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。

关键词: